重新定義時間:《12週做完一年工作》縮短工時x高效達標

目錄

Gina是一個充滿想法和目標的人,因此總是在研究「高效」的方式。

可惜有時候想做的事太多,反而分散了精力導致身心俱疲。

在這個講求多工與效率的時代,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擾?

「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?」

「做了很多事,KPI卻還沒達成?」

讀完《12週做完一年工作》,我對「時間」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
 

丟掉年度計畫|重新定義一年

書中提到:「沒有什麼比最後期限更能激勵一個人。」

年末總會回顧自己做了什麼、沒做什麼,結果發現還有很多目標未完成。

傳統年度計畫容易讓我們高估能力,安排過多目標,進度落後時又會自責。

如果將「12週」當作一年的縮影,思維就完全不同了:

  • 時間較短,更容易預估自己三個月能完成的目標。
  • 時間有限,更能聚焦最重要的任務。

這種短周期計畫,幫助我們把握每一週的節奏,不再被遠大的年度目標壓得喘不過氣。

 

生活平衡不是均分時間,而是有意識的失衡

書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:

「生活的平衡不是指花在每個面向的時間都相等,而是有意識的失衡。」

過去,我以為 Work-Life Balance 是平均分配時間

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投身在工作,要懂得生活,

但作者提醒我們:

  • 生活平衡是一種選擇,是對時間與精力的有意識分配
  •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重點不同,只要明白自己為何選擇,就不必追求「兼顧所有」的完美。

只要專注於當下最重要的事,就能享受真正的平衡,而不是被時間追著跑。

 

復盤的力量:掌握時間分配,找回行動專注力

「阻礙你出類拔萃的原因,往往不是時間不夠,而是時間分配出了錯。」

對Gina來說本業是通路行銷,還經營 Podcast、Blog、IG、蝦皮賣場等副業。

但這些都是我想嘗試的,所以不會覺得心累,

要完成這些想嘗試的事情,「時間管理」至關重要。

在實踐 12 週計畫時,我學到:

  • 每日或每週復盤,不是檢討自己,而是更了解自己的精力與能力。
  • 安排適合的時間完成任務,不再因事情沒完成而否定自己。
  • 休息、放鬆也要寫進行事曆,讓生活有節奏感。

透過每週復盤、調整策略,你會發現完成目標變得自然且可持續。

很多人失敗,是因為從一開始就設定過長遠的目標,

中途的狀況無法預估,結果無法達成。

 

從現在起,試試以「12週」為周期訂定目標,每週復盤,重新擬定策略。

你會發現:短周期目標帶來的專注力和成就感,比漫長的年度計畫更實用、更高效。

如果你想真正掌握每一天,《12週做完一年工作》絕對值得一讀!

透過高效的時間管理,你也能把想做的事完成得井井有條,找回對生活與工作的掌控感。

延伸閱讀